石破茂政权处于“危险水域”
2024 年 10 月 9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前右)出席在首都东京举行的众议院全体会议
文/马一木
编辑/吴美娜
日本一项6月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首相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为24%,已连续4个月处于“危险水域”。日本媒体称,如果执政联盟在7月20日投票的国会参议院选举中无法获得过半数议席,石破茂可能失去首相职位。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期,阁员议员相继东窗事发,令本就内外交困的石破政府雪上加霜,映照出日本政治腐败系列问题的复杂与难解。
在6月22日举行的被视为参议院选举“前哨战”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自民党遭遇惨败,所获议席数创历史新低。舆论认为,这说明自民党在“黑金”丑闻后未能挽回民众信任。
“商品券”“阴阳账簿”与“贿选丑闻”
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石破茂3月3日与15名自民党新当选议员在首相官邸聚餐,其秘书在聚餐前数小时向这些议员每人发放约10万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的“商品券”。鉴于日本《政治资金规正法》禁止个人对政治家的政治活动捐赠现金及其他款项,此举有违法之嫌。
丑闻曝光当晚,石破茂向媒体辩称,这些“商品券”由他自掏腰包,用于代替聚餐时的礼品,表达“慰劳之意”,“并非向政治活动捐款”,就《政治资金规正法》而言“不存在问题”。此番解释并未获在野党认可,在野党不断要求追究“商品券”丑闻责任。石破茂频频道歉,他拒绝承认“商品券”存在法律问题,但也承认存在“道义问题”。
石破茂的“商品券”丑闻还未平息,又有日媒报道说,前首相岸田文雄在任期间曾邀请多名自民党籍议员到首相公邸,并由自己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向他们每人送去10万日元“商品券”。前首相菅义伟承认也曾向议员赠送礼品。还有自民党籍议员透露,自己被前首相安倍晋三邀请到首相官邸,并接受10万日元“商品券”。随着越来越多的事例被披露,外界认为石破茂此举很可能是自民党的党内“惯例”。
5月,日本《文春周刊》再爆丑闻:石破茂在其担任众议院议员期间曾通过老乡下根弘及其子下根正宏的地产公司,以政治集资宴会券等形式敛财,2003年至2014年收受金额超过3000万日元,相关收支情况未按法律规定记入公开的政治资金收支报告。
据《文春周刊》,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也秘密接受下根正宏的“政治捐款”,且未将这笔钱记入报告,涉嫌“阴阳账簿”。
同样是5月,日本《每周邮报》头版爆出一则丑闻——前大阪市议会议长揭发参议院议员兼自民党参议院副干事长、日本首位女性知事太田房江涉嫌贿选。5月12日,石破茂决定正式提名太田房江为夏季参议院选举大阪选区候选人,随后,其被实名举报在2019年参议院选举前向当地政客提供资金贿赂。
丑闻还不止这些,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近日因“不当言论”引发众怒。因日本国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民众怨声载道,他却在5月18日的演讲中说,“我从未买过大米,因为我的支持者送来了很多大米,多到可以出售。”舆论一时哗然。在野党批评其发言“极为不当”,质疑其继续担任农林水产大臣的资格,表示将考虑提出针对其的不信任案。江藤拓随后公开道歉,并于5月21日上午与石破茂会谈后决定引咎辞职。
日本政治腐败痼疾难除
日本政治腐败特别是权钱交易一直恶名在外,而且根深蒂固。
日本虽于1948年制定并颁布了《政治资金规正法》,但该法案在实践层面始终未能有效发挥制度性约束作用。观察战后日本政坛发展轨迹可见,政治资金丑闻呈现周期性爆发特征,暴露出日本政治献金监管体系存在制度性缺陷。
从《政治资金规正法》的沿革来看,该法案的历次修改总是围绕既存问题展开,无法触及权钱交易背后选举制度的核心。最近一次修改可以追溯到2024年底,日本国会参议院虽然通过三项法案,但政治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仍不完备,难以有效惩治隐性及迂回式腐败行为。
以“商品券”为例,日本乡原综合合规法律事务所代表律师、曾任总务省顾问的乡原信郎表示,礼券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判断是否属于“政治活动”,而在于《政治资金规正法》第二十一条第2款中“禁止向个别政治人物提供捐款”的规定形同虚设,导致现实中政客之间不透明的金钱交易一直得不到遏制。
“如果那些有才华,但没背景也没钱的人一直无法参与政治,日本最后会发疯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一定要改革。”石破茂如是说。此外,他也曾多次公开表态,主张政治资金透明化。2024年11月29日,石破茂在施政演讲中称,希望年内再次修改《政治资金规正法》。
针对企业和团体的《政治资金规正法》修正案,日本政坛目前分为三大阵营,对立鸿沟日益凸显。自民党主张“公开而非禁止”,以增加政治现金透明度为目的而推进改革;公明党和国民民主党主张在允许继续捐款的同时加强监管;日本立宪民主党、维新会等5个在野党则提出全面禁止企业和团体捐款,彻底杜绝滋生腐败的温床。
日本《读卖新闻》5月19日报道称,在企业及团体献金问题上,尽管公明党已与国民民主党就加强监管方案达成一致,并试图促成包括自民党、立宪民主党在内的广泛共识,但提交国会审议的法案从3月至今仍未确定具体时间表。
三重结构性困境
当前,日本政治献金制度改革面临三重结构性困境。
执政联盟与在野党的分裂。自民党采取防御性改革策略,提出的“透明化优先”方案实质上是危机公关,既回应“黑金”丑闻引发的民众支持率暴跌,又规避切断企业界输血管道。公明党作为“刹车阀”角色,提出折中方案意在缓冲在野党攻势,维系联合执政稳定性。在野党正通过组建“反腐政策联盟”,将全面禁止企业政治献金打造为对抗执政联盟的核心议题,试图以清廉形象撬动选民支持。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近期反复呼吁国民支持全面禁止政治献金主张并表示,若在野党提案与自民党提案均未获通过,最高兴的当属自民党。
政商共生体系导致金权政治。二战后日本形成的政界、官僚、财界“铁三角”关系在平成改革后演变为政策族议员与企业团体的定向输送,自民党创立之初的“五五体制”与日本财界密不可分,已然成为根深蒂固的历史惯性。
司法监管体系的制度性失效。日本在二战后仿效美国大陪审团制度建立的独有的检察审查会制度,本应监督政治资金案件,但其决议的法律效力却被弱化。如5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自民党议员桥本圣子的秘书因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被检方指控在2019~2021年间未将来自后援会的总计1855万日元资金记入政治资金报告书。此前检察审查委员会曾裁定此案件应被起诉,但复查后检方再次决定不予起诉,暴露出司法制衡机制的空转。
纵观战后日本政治,似乎一直逃不开这样的历史循环——腐败事件→国民批判→修改《政治资金规正法》,但保守政党难以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制度,这将加剧日民众对自民党“痼疾难改”的印象。
而在当前情势下,石破茂执政正迎来“有限窗口期”。定于7月20日举行的国会参议院选举或将左右石破内阁的命运。日本国会参议院额定议席数为248个,其中125个参与本次选举。自民党与其执政伙伴公明党若要达到维持过半数议席的目标,必须赢得至少50个议席。自民党领导层表示,要达到上述选举目标“必须相当努力”,强调要有“危机感”。日本媒体认为,如果执政联盟在这次选举中获得的议席数低于50个,石破茂恐将下台或重组执政联盟。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