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A级景区共建成425个气象观测站点,多要素融合旅游气象服务平台覆盖5万余个景点,2.4万余条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导游手中——7月9日召开的2025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气象数据正深度赋能中国避暑旅游产业。
2025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由国家气候中心等主办,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举办。大会旨在深入挖掘避暑气候资源价值,交流避暑气候旅游产业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9日拍摄的2025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发(康文魁 摄)
气象部门通过科学分析各地气象站长期监测数据,聚焦夏季平均气温、人体舒适日数、适宜湿度日数、适宜风速等关键指标,为避暑旅游发展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目前,19个省级气象部门常态化发布景区舒适度指数、云海观赏指数等特色产品,滑雪指数预报覆盖全国74个冰雪旅游景区。
指数化服务正推动避暑旅游从定性描述向定量评估转变。在重庆,气象部门通过指数预报让游客了解景点雨雾情况,科学规划路线。在浙江丽水,云和县气象局实时监测景区气象,实现生态数据可视化,让游客从被动适应天气转为主动选择最佳体验时段。
据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气象局已联合推出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气候与旅游融合成为气象服务创新最活跃的新领域之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表示,未来将联合各方把气候资源打造成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记者赵泽辉)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